IF 14.6:山大刘慧青/高成江/陈琳团队揭示PRMT1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自主发布-资讯-生物在线

IF 14.6:山大刘慧青/高成江/陈琳团队揭示PRMT1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作者:山东维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08-11T00:00 (访问量:1569)

研究背景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坏死和凋亡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激酶活性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调节机制尚不清楚。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刘慧青教授、高成江教授、陈琳副教授团队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IF 14.6)上发表文章“The 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PRMT1 ameliorates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suppressing RIPK1mediated necroptosis and apoptosis”,发现PRMT1通过抑制RIPK1激活来阻断坏死和凋亡,从而防止I/R损伤,并表明PRMT1将成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潜在靶点。

·  维真助力 - AAV ·

实验动物

8-10周龄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 

病毒产品

AAV9-hSyn-PRMT1、

AAV9-EV

注射方式

立体定位注射-左侧皮质

病毒用量

2 μL(1.0×1013 vg/mL)

AAV9载体有效介导小鼠脑区PRMT1的过表达

结果展示

1. PRMT1通过促进RIPK1 R658甲基化抑制RIPK1自磷酸化

作者发现脑I/R损伤后PRMT1蛋白水平下调,并与p-RIPK1呈负相关。在OGD/R处理的PC12细胞中,PRMT1的药物抑制和基因敲除增强了坏死和凋亡,但PRMT1过表达抑制RIPK1介导的坏死和凋亡,并发现PRMT1通过抑制RIPK1的激活,减轻了OGD/R诱导的PC12细胞坏死和凋亡。机制研究发现PRMT1与RIPK1直接相互作用,通过促进RIPK1 R658甲基化抑制RIPK1自磷酸化,表明PRMT1通过催化R658处的RIPK1精氨酸甲基化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图1. PRMT1通过促进RIPK1的甲基化来抑制其自身磷酸化

2. PRMT1的药物抑制或基因消融加重了MCAO/R小鼠的脑损伤

为了进一步研究PRMT1在体内脑I/R损伤中的潜在作用,作者在MCAO/R前30分钟将MS023(PRMT1的抑制剂)注射至小鼠脑室内。发现MS023处理明显增加了MCAO/R诱导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加重了海马和皮质神经元形态损伤,增加了TUNEL阳性细胞数量。此外MS023进一步增加了I/R脑组织中p-RIPK1(S166)、p-MLKL(S345)和活化型Caspase-3蛋白水平,以及IL-1β、IL-6和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作者还构建了Prmt1神经元条件性敲除小鼠Prmt1 CKO),然后对Prmt1 CKO小鼠和WT对照进行了2小时MCAO和24小时再灌注。同样发现PRMT1缺乏会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和TUNEL阳性细胞比例,提高p-RIPK1(S166)、p-MLKL(S345)和活化型Caspase-3蛋白水平。这些数据表明Prmt1的药物抑制或基因敲除加剧了脑I/R损伤。

图2. PRMT1缺乏加剧了脑I/R损伤

3.PRMT1过表达可减轻MCAO/R所致的脑损伤

基于神经元中PRMT1的明显下调,作者通过将AAV-PRMT1注射至小鼠脑中过表达PRMT1,并通过脑切片中的GFP荧光和皮质组织的蛋白质印迹分析评估了PRMT1过表达的效率。实验结果显示PRMT1过表达显著减轻了MCAO/R小鼠的脑I/R损伤。此外在MCAO/R后,PRMT1过表达小鼠中TUNEL阳性细胞的比例低于对照小鼠。同时PRMT1过表达抑制了I/R脑组织中RIPK1及其下游信号p-MLKL的激活(S345)和活化型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了MCAO/R后缺血脑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

图3. AAV-PRMT1改善MCAO/R所致的脑损伤

实验结论

本研究发现PRMT1是脑I/R损伤后RIPK1依赖性凋亡和坏死的调节因子,在机制上PRMT1直接靶向RIPK1并介导其修饰,抑制RIPK1的二聚化和磷酸化,从而减轻RIPK1依赖性凋亡和坏死。脑I/R损伤引发PRMT1的下调,促进RIPK1的激活,加重脑损伤。鉴于PRMT1在脑I/R损伤中的关键作用,PRMT1将成为治疗中风的潜在治疗靶点。

山东维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

地 址: 高新区港源四路416号

联系人: 展经理

电 话: 400-077-2566

传 真: 0531-88896821

Email:market@wzbio.cn

相关咨询

IF 14.6:山大刘慧青/高成江/陈琳团队揭示PRMT1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2025-08-11T00:00 浏览数:1569)

Redox Biology|华中科技大学付琴教授团队提出靶向抑制PDE4D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兴策略 (2025-08-04T00:00 浏览数:5066)

IF 13.7 | 赵冰、焦石团队揭示Hippo-YAP信号在肝脏发育和肿瘤发生中的关键作用 (2025-07-28T00:00 浏览数:5704)

IF 14.6:朱海波/段亚君研究团队揭示IMM-H007改善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2025-07-21T00:00 浏览数:7388)

Advanced Science(IF14.3)|浙大罗沛华教授研究团队揭示克唑替尼肝毒性的关联机制及干预策略 (2025-07-14T00:00 浏览数:7488)

顶刊(IF 27.7)重磅揭示藏在血管里的“隐形杀手”:O-GlcNAc修饰形成“代谢记忆”,通过小囊泡远程损伤心脏 (2025-07-07T00:00 浏览数:9860)

IF14.7|刘志平/王娇娇/黄遵楠教授团队揭示二氢杨梅素(DHM)抑制腹主动脉瘤形成的作用机制(血管平滑肌特异性敲低) (2025-06-30T00:00 浏览数:11381)

IF 12.1|浙大徐承富、虞朝辉、张普民团队揭示USP28是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治疗新靶点 (2025-06-23T00:00 浏览数:11234)

Science:北大李毓龙教授团队开发远红光多巴胺探针,揭秘大脑化学网络动态(内含618福利) (2025-06-16T00:00 浏览数:13813)

Adv Sci|黄泽宇和郭蔚华联合揭示DPP4以非酶依赖的方式加速骨关节炎进展机制(AAV和Lv感染软骨细胞) (2025-06-09T00:00 浏览数:13650)

ADVERTISEMENT